我最近在積累關係早餐的材料,想要拍港台早餐的差別,今早讀這篇文章,我笑了。
《吃早餐的聰明人》
最近中文大學的研究發現,學生每天吃早餐會提高讀書效能,「幾乎每天吃早餐的學生的成績,相等於多讀了1.5年書的效果。」這是個好有趣的研究結果,亦狠狠地向我這種從不準時吃早餐的人煎了一巴掌。
不過,讓我在意的不是學習效能上的問題,而是社會現象的問題。當我讀到「吃早餐會提升學生學習效能」的結論時,心想「食早餐會醒啲精神啲,不是常識嗎?」
再清楚少少breakdown。當題目寫成「常吃早餐的同學們相等於讀多1.5年書」的時候,感覺就好像是不吃早餐的同學是大眾,而吃早餐的奇人異士將得到讀多1.5年書的award。調轉來說,如果寫成「沒吃早餐習慣的同學們等於比他人讀少1.5年書」,則是指吃早餐的人是大所數,不吃的人會吃虧。
或者你對我這種Generalisation有不同意,不妨留言交流。但重點是,當我問及其他同事有關早餐習慣時,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說:「係呀,中學時已經好多人唔食早餐。」似乎不吃早餐,真是香港生活的大多數。
不要怪我騎呢,其實出來工作後我吃早餐的頻律都降了很多。但回想起那些年在英國讀書時,早餐根本是常識和習慣。每早起床時總有meltesers spread和麵包相伴,冬天時加杯熱朱古力暖入心,真係要學麥記講返句have a good morning。
講起早餐,你也許即時想起近年香港超流行的Full English Breakfast。雖然今天的香港Full English Breakfast已大多變成All Day Breakfast,一日到黑任何時候都可以吃,但是英國人確實要在早上來一個Full Breakfast,作為一天的開始,等自己有力氣工作,迎接新一天的挑戰。亦因如此,早餐文化早在英國根深蒂固,等於人要呼吸要飲水一樣是自然發生的。所以,I’m pretty sure如果讓英國仔看到這個吃早餐會較聰明的研究,只會得啖笑。
回到香港。這個研究報告讓我驚訝的是原來香港學生沒有吃早餐的習慣。研究的sample還要是TSA學生(即小三、小六和中三同學),連小學生都唔食早餐,成何體統?Sorry,嬲咗,因為食早餐真的好重要。唔理你是家長還是學生,看文章的這刻是朝早還是夜晚,記得由今日開始,每日都要提自己食早餐,ok?